苏州大学是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12大学科门类,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学;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去打造国内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新增三个专业;2016年招生计划与2015年基本持平,大概6000余人。
新浪教育(微博)讯 2016年高考(微博)即将拉开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6年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苏州大学的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翟惠生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6年报考苏州大学的各类政策并解答考生疑问。
访谈重点内容摘要
1、苏州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苏州大学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拥有了12大学科门类,比较大的综合性大学,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12大学科门类。2015年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型大学30强。学校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34个专业,其中一级学科的硕士点有48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点有24个,博士流动站有29个。应该说学校整个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大概是这么一个状况,简而言之是一个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学。
2、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
苏州大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大学,现在全校的教职工大概5200多位,副高职称以上的有2400多个,其中还有很多高端的专家,两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12人,青年千人计划4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会获得者22人。
学校也借鉴了国外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第二课堂的敬文书院,还有第一课堂为主的唐文治书院,不同学院的人在一起,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种培养模式,打造他们具有一些创新型的、学术型的人才。
3、苏州大学能否进行专业调剂?
基本上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二年级都会做,学校对在校生来讲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理论上是有两次,但更多可能是倾向于一年级下学期的那一次,因为到二年级,再去调整专业,可能将来面临着很多课题上的难度。所以,更多可能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到一年级下学期,每个专业允许这个专业的20%的人申请要求转专业。经过教务部门管理机制考核,要面试等等,经过考核合格的学生,转到相应的专业去进行学习,为考生提供了转专业的通道,满足学生的一些诉求。
4、会给学生提供哪些国内外交流的机会?
学校到目前为止跟3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1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出国留学(微博)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1+2+1”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2”的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3+2”的本硕连读项目,或者“3+1.5”本硕连读项目,“4+1”硕士项目,“4+1.5”硕士项目,“4+2”公共卫生本硕连读项目。而且校园里面大概有2000多位留学生在学校,平时走在学校里面会见到不同肤色的留学生。学校国际留学生在江苏省总量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非常多的。
5、苏州大学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还是比较高,基本上保持在94%、95%,94%、95%从字面上感觉这个数字没到99%,但实际上学校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创业。
从就业的地区范围来说,毕业生基本上都集中在江浙沪,学校每年大概有25%—30%左右的学生继续深造,继续深造里更多可能是考到了985高校或者是国外的知名高校,还有一部分考到其它兄弟高校,还有一部分留在本校继续深造。
6、2016年苏州大学的招生政策有变化吗?
2016年本科招生角度来说新增了三个新专业,一个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设置这个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对文化的传承。另外一个专业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实际上跟我们现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第三个专业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从专业的新增角度来说,我们学校2016年新增三个专业。
学校招生的总的数量大概是6000多,基本上跟2015年保持持平,截止到目前学校的计划还在编制过程当中,整个计划数跟2015年是保持持平的。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锁定新浪网教育频道,眼下2016高考即将拉开大幕,现在各大高校最新的招生政策也是受到广泛的关注,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在我们今天的2016高考大讲堂节目当中,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来自苏州大学的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翟惠生处长,您好翟处长。
翟处长,您今天是代表苏大做客我们的访谈间,虽然您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但是我们面对的考生和家长(微博)他们都是今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所以对苏大可能还不太了解,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苏大的情况?
翟惠生:各位考生及考生家长非常高兴来到新浪给大家介绍苏州大学的有关情况。
苏州大学座落在有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古城苏州是有2500年的历史,古城保护得非常好,苏州大学座落在这个古城里,苏州大学相对于2500年而言,116年的办学历史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应该来说也是办学历史比较悠长的高校。我们学校也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高校。
苏州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东吴大学实际上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里面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它是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最早的大学之一,也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是最先开展法学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学位的一个高校。
1900年创建的东吴大学,实际上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从建国以后1952年的江苏师范学院到1982年更名为现在的苏州大学,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若干高校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原来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战略转型与回归。另外,从多校并入的跨越式发展,到现在的争创一流,重塑辉煌。应该说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百多年来,一代代苏州大学人是秉承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着学术至上、学以致用,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当中,应该说苏州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概有40多万人才。这里面包括像费孝通、雷洁琼、钱伟长、李政道、孙起孟等等社会名流或者精英栋梁,同时也有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12大学科门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12大学科门类。从学校的发展规模角度来说,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一所综合性大学。2015年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型大学30强。学校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34个专业,其中一级学科的硕士点有48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点有24个,博士流动站有29个。应该说学校整个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大概是这么一个状况,简而言之是一个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学。
主持人:刚刚听您介绍这么多,其实可以总结为两点,首先一点就是苏州大学位于人间天堂的古城苏州,也具有浓厚的苏州特色。而且您刚才也说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的苏州大学现在可以说是非常健全的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
7个学科进入了全球的ESI基础科学指标的前1%
接下来您能不能再从我们学校的校园建设还有师资力量方面投入给我们再简单地介绍一下苏州大学呢?因为这一点是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话题。
翟惠生:苏州大学座落在苏州,现在苏州大学主要是有三大校区,这三大校区其中天赐庄校区,在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里面,还有独墅湖校区,位于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里面,是一个比较新的校区,另外一个校区是阳澄湖校区,在苏州北边相城区阳澄湖边的校区。现在整个学校的占地大概在3700多亩,建筑面积大概在182万平方米左右。学校在整个硬件来说,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硬件相对比较好。同时在软件这一块,也是很多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办学硬件是个保障,软件是一个实力的表现。实际上从软硬件角度来说,首先是物,作为一个高等学府,比较重要的一个地方是图书馆,因为是同学去学习知识的一个地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比较大,藏书也比较多,藏书有400多万册。另外还有很多电子期刊、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等等,很多东西应该说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保障。另外,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师资,苏州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现在我们全校的教职工大概5200多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有2400多位,其中还有很多高端的专家,其中两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12人,青年千人计划4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会获得者22人。从师资的角度来说,刚才我也讲了副高职称以上的就有2400人,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为我们广大考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学校以人才强校作为战略,从海外引荐了大量知名的学者、专家到我们学校来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师资实力另外一个表现的地方实际上是从指标上可以反映出来,就是我们的科研水平可以反映出来。因为师资情况决定了科研的水平,我们学校现在有7个学科进入了全球的ESI基础科学指标的前1%,这个是在中国大陆的高校排名是在全国的27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从自然科学领域,2015年获得了全国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项,这里面有重大重点项目及人才项目18项。这个数字实际上在全国的高校当中是排在第19位,一直在全国地方高校里面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苏州大学是一个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我们的人文学科获得比较多的项目,国家级项目有26项,其中重点项目有5项。
另外,发表的论文角度来说。2014年我们学校的SCIE里收录的总文章是2096篇,这个是在全国的学术机构、高校里,排名全国的第22位。这些发表的论文里,其中有一项指标,“表现不俗的论文”排名全国高校的第19位。
再来细化一下,我们这些表现不俗的论文,在我们学校全部发表论文的比例是49.13%,这个比例是在连续两年,2014、2015年两年居全国高校第一。说明我们总的发表的论文数是2000多,但是我们的含金量非常高。
主持人:有将近一半。
翟惠生:有将近一半的论文是列位表现不俗的论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从这些指标上也能够表现我们学校在师资上面,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为他求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将来的研修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很多我们的老师都是来自于国外、国内一流的高校或者一流的科研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的师资方面和其它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些保障。
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去打造国内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做创新教学管理的新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积极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主持人:翟处长刚才介绍的是师资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这都属于我们的软件设施。其实在软件设施方面,除了师资以外,可能很多人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师是如何来帮助这些学生成才的?您能不能从这一点再给我们介绍一下?
翟惠生:人才培养肯定是高等学校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来做这个事情,因为高等学校肯定是培养人才,学校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说是以通识教育作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充分发挥我们学校是一个综合性大学学科方面的优势,然后通过多元的协调、协同,国际交流等优势,来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地去打造国内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地来提高我们人才的培养质量。
从内部管理体系来说,我们学校首先是做创新教学管理的新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可能很多家长(微博)也了解到这些内容,我们学校是学分制管理,另外通过转专业、双学位等管理制度,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一些通道,让他能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学习、成长。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也实施了很多新的培养计划,打造各个方面的一些精英人才,比如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包括中文跟数学。另外,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计划,主要是在工科。另外,法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法学。第四,卓越医师,我们学校的医学也非常强,有7个学科在全球的ESI排名前1%,临床医学也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我们的本科师范,就是师范教育,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来打造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
第三个方面,我们学校也在积极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举个例子,像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的具有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新型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实际上在全球是首家办纳米专业的高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鼓励本科生早进团队,因为我们的老师都是以项目组作为一个单位来实施的,鼓励本科生早进团队,通过课题的研究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另外,进了团队肯定是有导师,肯定是有领军人物,让本科生不断地通过科研的水平来提高你的知识水平。
另外,我们学校也借鉴了国外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第二课堂的敬文书院,还有第一课堂为主的唐文治书院,不同学院的人在一起,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种培养模式,打造他们具有一些创新型的、学术型的人才。
主持人:因为思想的碰撞。
翟惠生:另一方面,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实际上我们学校也是紧跟着国家的一些政策,紧跟着国家的一些号召,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在努力地去做。通过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一些研讨性的课程或者参与性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训练营计划,组织学科竞赛,为本科生提供比较好的一些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的机会,在学校里也营造比较浓郁的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简单来讲,这些东西为我们的同学在学校里成长,提供了多方位的措施、模式,为我们的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一些服务。
另一方面,从最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回归大学本位,更主要的一些表现就是回归大学本位就是人才培养,我们学校在各个方面,不断地整合我们学校的资源,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我们学生的专业质量。我们学校全力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主持人:所以说苏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用了新机制、新计划、新模式、新体系。
翟惠生: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地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